路径导航: 首页

骨显像中骨外的异常放射性分布是如何造成的?

来源:核医学科 作者:杜立晴 本页责编:范晓,曹翠峰,张洁
人阅读

全骨显像检查是核医学较为常见的检查,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最为常用的作用就是用来筛查肿瘤患者有无骨转移。但在临床中,我们发现除了骨骼摄取显像剂外,一些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也会摄取显像剂。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具体原因有哪些?

1、药物原因,指显像剂在制作过程中受到化学纯度及放化纯度的影响。影响化学纯度的是铝杂质。在淋洗中,过量的铝与锝发生共沉淀,从而形成胶体,注射这种显像剂后,会使患者的肝脾出现显影。影响放化纯度的是标记时游离锝的出现,使患者的唾液腺、甲状腺、口腔及胃粘膜显影。

2、人为原因,指注射药物时造成皮下渗漏。在注射点的局部会出现明显的放射性摄取浓聚,有时还会造成引流区域淋巴结的显影。如果患者近两天做过增强核磁的检查,也会导致肝脾显影。另外,还有患者自身的原因,如检查过程中体位的移动,检查前排尿时的尿液污染到身体或衣服上,都会造成骨外的异常放射性分布。

3、代谢性钙化,指病变部位存在局灶性的成骨活性,像一些容易钙化的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软骨肉瘤、骨肉瘤、乳腺癌、脑膜瘤等;像一些部位的粘液腺癌,如胃肠道、肺等等;其他还包括骨化性肌炎、血管壁的钙化等。

4、转移性钙化,指因某些病因导致血清钙升高,钙离子在正常组织中沉积造成钙化。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各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长期透析患者导致的体内铝中毒等。

5、营养不良性钙化,指血清钙水平正常,而病变部位因为组织损伤从而造成钙离子与损伤组织的磷脂结合,最终形成钙盐结晶,如脑梗、心梗、子宫肌瘤变性及术后瘢痕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