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导航: 首页 >>党群园地 >>党群园地

2009年度先进工作者事迹(11)

发表日期:2010-10-26 来源:工会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人阅读
 

刘京生,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她兢兢业业,一心为公,关心同志,克服困难,真正起到了一名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详细>>

曹金利,总务处处长。

他以提高服务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为核心,以温馨服务、构建和谐为主题,节能挖潜,确保安全

…详细>>
 

马迎民,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他带领学科锐意进取、不断进步,为科室发展开拓了一条广阔的大道

…详细>>

王振彪,中医肛肠科主任医师。

他爱护病人,廉洁行医,不以医谋私,拒收红包吃请,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收到表扬信、锦旗多面

…详细>>
 

孙黎明儿科主任医师。

她报效祖国,开拓创新,勤奋敬业,带领学科锐意进取,克服困难,为我院带出了一支团结、协作、技术水平一流的学科团队

…详细>>

王学艳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

她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从点点滴滴做起,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她的努力和坚持给病人带来了希望和福音,也鼓舞和激励着身边的同事

…详细>>
 

(图片:阮前伟;荐稿:李小燕)

 
 

刘京生

d 个人简介 c

刘京生,女,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d 个人事迹  c

2009年,刘京生在担任后勤服务中心主任期间,兢兢业业,一心为公,克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医院交给她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刘京生先后牵头与相关公司签订了物业维修合同、卫生保洁合同、消杀灭虫合同、医疗配送合同,使我院的后勤服务社会化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并在平时的工作中协调物业公司与临床科室的关系,使物业公司很快熟悉和适应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保证了物业公司接管医院工作的正常过渡,为医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进行起到了保障作用。

在后勤服务工作中,刘京生把医疗一线的需求作为工作的重点,带领其他同志定期深入科室征询意见,针对医疗一线提出的意见,逐项进行落实并解决,对由于各种原因马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说明原因,得到医疗一线同志的理解。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受到科室的广泛好评。

后勤服务中心担负着医院两个单身宿舍和公寓楼的管理工作,宿舍的安全工作是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医院的重点工作。为保证宿舍安全,刘京生除平时对宿舍发放通知,对宿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还在重大节日及平时定期对宿舍安全进行检查,为提高检查效果,她经常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进行检查。

刘京生在各项工作中力行节约,想方设法为医院节省开支。作为部门领导,她不但不计时间、不计报酬地忘我工作,而且能够关心同志,服务中心的工作性质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多余的人员,休工龄假就成了问题,为了使职工能按国家规定享受休假,她积极想办法从所管辖的劳服调自己人员替班,保证了职工的正常休假。

刘京生团结同志,带领后勤服务中心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地搞好工作,真正起到了一名党员和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曹金利

d 个人简介 c

曹金利,男,总务处处长。

 

d 个人事迹  c

2009年,曹金利在担任总务处处长期间,以提高服务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为核心,以温馨服务、构建和谐为主题,圆满地完成了后勤服务保障各项工作,设备运行、维护、保养良好,水、电、气能源供应得以保障,基建更新改造等方面按时完成,职工队伍保持稳定,后勤改革稳步推进。

一年中,各班组完善管理制度,落实操作规程,建立、健全了交接班记录,安全教育有记录,应急预案有演练。为了确保医院正常运行,后勤能否保障水、电、气等正常供应十分关键,曹金利强调做好各班组设备维修、保养、运行记录,深入了解医疗一线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抓重点,带个班。

首先,曹金利针对锅炉班进行调整,调动全班人员积极性,打破“你烧、我烧”都一样,职工“节约、不节约”都一样。他说:各组记一下,到月底看哪个组节天然气多,就奖励谁。锅炉班全体职工摩拳擦掌,个个都要比试比试,全体职工精打细算,值班人员根据天气变化调整供热温度。同时,设备维护和保养热效率大大提高,全年比去年同期节约天然气近10多万立方米,节约经费近20多万元。班组人员节能意识大大增强,充分发挥了班组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年初,还同时完成了三台节能器的改造。

配电班合理调整功率因数达到98%,每月都得到供电局减收我院电费的奖励:50000元。全院在每天18:00-7:00用电量减少,电网电压升高,经过几年跟踪记录,适当调低电压,每天就可以节省1500-3000度,一个月节电45000-90000度,为国家节约了能源,为医院节约了用电支出。

曹金利广泛引导、充分调动职工安全生产的工作热情,找差距、补资料、查隐患、落实规章制度上墙。各班组严格遵守工作职责,落实安全生产,提高自防、自检、自管能力,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班组每日自查,总务处每月(不定期)进行抽查,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中,边检查边整改。确定对重点班组:配电室、锅炉房、氧气室、污水站、车队等管辖区域的设备、环境进行全面检查,要求全体员工行动起来,加强有效防范的工作方针。根据后勤设备的实际情况,重新审核了重要岗位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以及启动预案的要求和规定,对设备进行检测、检查,排查安全隐患,更换安全阀,更换压力表。通过这些工作,使各班组安全生产的意识得以增强,基础资料、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得以落实,效果明显。

曹金利带领总务处全体职工共同努力,真正起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马迎民

d 个人简介 c

马迎民,男,呼吸内科主任医师。

 

d 个人事迹  c

2009年是呼吸科快速发展的一年,工作重点之一是保障医疗工作的发展。马迎民作为科室主任,对科室的建设、发展有自己的计划。

2007年、2008年视作基础建设阶段,两年中,科室各项医疗指标稳步提高。在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呼吸科继续强调医疗规程,加强医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坚持三级查房制度和临床病历讨论制度,建立了联合阅片病历讨论制度,与胸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每周二定期举行肺癌病例讨论会,科室继续每月一次的英文文献交流会。此外,呼吸科和胸外科继续坚持每季度联合组织北京市多家医院联合阅片病例讨论会一次。通过这些措施,近两年来,科室医生的临床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保证了科室医疗任务的完成。2009年,在现有基础上,科室发展加快,扩大RICU,增加监护床位,在保证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前提下,也使危重患者的收治人数增加了40%,同时,医疗收入首次突破2000/年。

呼吸科大力开展学科建设。自2007年由301医院来到世纪坛医院,马迎民就一直面临着学科队伍的建设问题。2009年,医师队伍由2007年的8人增至15人,人数增多的同时,人员教育背景也与以往明显不同,现在,博士学位获得者4人,在读博士2人,医师中没有研究生学习经历的仅有3人(2009年为3/152007年为6/8)。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不代表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高学历人员往往独立意识较强,如何利用大家的长处,组建一支战斗力强的学科队伍,一直是需要不断思考、不断改进的工作。在科室中,马迎民强调病人第一,个人服从集体,将团结向上作为科室风气。具体操作上重要一点就是以身作则,要求科室人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把这点作为管理科室,带动其他人员的重要环节。

20095月,马迎民开始担任院长助理,在院长的正确领导下,尽心职守。他负责医院甲型H1N1流感的全院防控工作期间,组织相关科室制定、演练甲流防控的具体措施和流程,筛查了北京市第一个感染家庭,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较好地完成了此项工作。

作为学科带头人,马迎民积极努力地提升学科的学术地位。通过来院工作三年的努力,现担任“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中华呼吸病学会临床生理与ICU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学会呼吸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药理学会抗感染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职务,提升了学科的影响力。

 
 

王振彪

d 个人简介 c

王振彪,男,中医肛肠科主任医师。

 

d 个人事迹  c

王振彪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他刻苦钻研本专业新技术,积极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丰富了科室的诊疗技术,受到同行专家及病人的好评。

王振彪坚持带领全科同志学习本专业理论知识,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动态,并能及时应用于临床,收到很好的效果。他保证科室在京内、乃至全国相关专业不落伍。他及时总结所学、所做,撰写医学论文,近三年,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主持参加国家级课题2项,均已完成全部工作。他多次主持、参加国内及北京地区肛肠专业学术会议,并被评为全国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及相关专业委员,共有6项任职,不但提高了个人的专业素养,也提升了科室的知名度,使世纪坛医院中医肛肠科在京内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专科。

王振彪爱护病人,廉洁行医,不以医谋私,拒收红包吃请,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收到表扬信、锦旗多面。此外,他坚持常抓医疗服务质量,不懈怠,几年来从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

 
 

孙黎明

d 个人简介 c

孙黎明,女,儿科主任医师。

 

d 个人事迹  c

孙黎明作为90年代初期国家选拔的公派留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牢记祖国嘱托,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学成归国后,报效祖国,在工作第一线开拓创新,勤奋敬业,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挽救了一个个白血病及恶性肿瘤患儿的生命。

10年来,在孙黎明的带领下,通过引进、研究和改造先进的医疗技术,如今,我院儿科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儿童白血病化疗方案,儿童白血病的临床治疗及其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也引起了我国儿科血液肿瘤界的关注。普通的儿科病房已经发展成为具有先进设备、专治儿童白血病、肿瘤疾病的特色病区。仅2009儿科就收治患儿656人次,其中,白血病、肿瘤患儿占96.07%,83%的患儿来自全国各地。

孙黎明在德国留学期间,曾承担和参与了德国BMF协作组的多项临床实验室研究,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回国工作后,她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积极开展和推进临床研究,为了使临床治疗获得理论上的支持,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对治疗白血病的关键性药物门冬酰胺酶的用药方式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此项研究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院级科学进步一等奖。同时,她主持开展了“白血病细胞体外耐药实验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治疗及预后的研究”,此项目受到教育部留学人员回国启动资金资助。此外,她在国外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篇,在国家一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2003年,她被国家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六个部共同评选的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被授予“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在临床和教学中,她率先示范教学,力戒学术浮躁。不但认真备课,精心制作多媒体幻灯课件,还直接把从国外引进的第一手资料传授给学生,更注重把先进的学术思想介绍给学生和同事,把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术作风贯穿到教学及平常的查房中。为了加快培养人才和学科梯队建设,提高儿科医生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她坚持每年选送一名医生去国内一流的儿童血液中心进修,完成他们的硕士学位课程学习。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治疗方面,儿科已具有一支团结、协作、技术水平一流的学科团队。

 
 

王学艳

d 个人简介 c

王学艳,女,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

 

d 个人事迹  c

王学艳从事过敏专业26年,长期以来,她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从点点滴滴做起,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她的努力和坚持给病人带来了希望和福音,也鼓舞和激励着身边的同事。

黑龙江患者李青多次来京就医,病情无好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来我院就诊时身上只有400元钱,王学艳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带领大家为李青捐款,帮助他完成了必要的过敏原检查,果然为病人找到了病因,经过对因治疗,患者病情戏剧性好转,患者及家人特地到医院致谢,激动地流泪磕头,现场的患者和医生也被王主任认真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及慈爱的人道主义精神感动。

山东患者李述海患了严重的头痛,看遍了当地的大小医院,可是头痛越发严重,老人以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每天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家里也因多年外出治病,一贫如洗,此外,本来还可以走路的老人在一次腰穿检查后和不必要的大量应用激素后,瘫痪了,需要每天坐着轮椅。王学艳主任接诊病人后,经过详细地询问病史和针对性检查,发现患者确实有几种食物呈现阳性反应,但患者的病好像不能完全用过敏解释,后来王学艳主任又给患者做了个脑部CT检查,CT显示患者大脑内脑膜异常纤维增生,经医院神经内科会诊,诊断了一例极为罕见的脑膜结节病,并和神经内科共同拟定了一个药物治疗方案。奇迹发生了,患者多年的头痛完全消失,瘫痪的身体又可以站起来了,患者全家充满感激,感谢王学艳主任救了患者,使他们全家重新有了幸福和快乐。

20094月,从外地出差回京的王学艳主任在机场看到两位老人到处张望,就好心地上前问他们是否找不到出口了,结果发现这是一对上京求医的夫妇,出于医生的责任感,王学艳进一步询问了患者的病情,发现老人的病可能跟自己的过敏专业有关,就让病人随车来到医院,并为他们安排好住宿,随后的过敏原检查果然印证了王主任的诊断,患者确实存在食物过敏,王学艳主任耐心指导患者忌口,并给予综合治疗,彻底治愈了患者20多年的腹泻、尿频顽症。夫妇俩慨叹说:是前世修来的福分让他们今生遇上像王主任这样心眼好、医术高的好大夫。

王学艳对每一个病人都是全心全意为病人分忧解难,她的尽心和无私奉献体现在日常诊疗的点点滴滴,数不清有多少次她自己给病人垫钱检查,甚至给病人购买车票、联系住宿,她最常说的是最朴实的一句话:病人都不容易。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老工人感慨地说:我在北京住了50多年了,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医生。

王学艳的带领和感召下,科室里每个医生对患者也都是尽职尽责,一心一意为病人排忧解难,争取让每一个患者带着问题来诊,带着满意没有遗憾地离开诊室。

王学艳的领导下,我院过敏科呈现了欣欣向荣的气象,科室同仁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临床技能,积极开展科研及国内外交流,科室被评为2009年院先进科室,王学艳被评为先进科主任,科室临床诊疗获得了患者及国内外同行的认可。

立足现在,展望未来,我院过敏科还将在王学艳的带领下,再创辉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