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导航: 首页

皮肤性病科发展史

来源:皮肤性病科 作者:周平 本页责编:原驰

一、历史沿革

双色球(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原名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皮肤性病科始建于1939年,当时,皮肤科和泌尿科合在一起,简称皮泌科,位于康家胡同2号,仅有一名医师。1945年,日本投降后,医院由国民党政府接管,更名为“平津区平津铁路管理局铁路总医院”。1948年,医院迁入佟麟阁路新址。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医院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交通指挥部接管。1950年,定名“铁道部铁路总医院”。1958年,北京铁道医学院成立后,医院成为北京铁道医学院附属医院,迁入现址,皮肤科与泌尿科“分家”,成为独立科室,并成立皮肤病学教研组,有医师3名,护士2名,设有病床6张。北京铁道医学院撤消后,院名几经更改,最后定名为“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1993年,皮肤科改为皮肤性病科,并设立独立病区,床位数增为20张。1997年,皮肤科开始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系理论课和见习课教学任务。2000年7月,我院正式挂牌成为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以后,皮肤性病学教研室成立。2004年,医院移交北京市政府管理,为北京市卫生局直属三级甲等医院,同年皮肤科病床撤消。2005年,正式更名为“双色球”,同年皮肤科变态反应专业门诊从皮肤科独立成为变态反应科

二、业务技术发展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科室条件简陋,房间狭小,治疗设备很少。随着医院的发展,皮肤科不断壮大,80年代,年门诊量迅速增加。1994年,皮肤性病科被评为医院重点学科。在我院1994年关于“三级甲”评审自检情况的汇报书中记载皮肤性病科四项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如:皮肤性病科对于皮肤有关的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SLE、PSS、PM)诊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临床治愈率98.3%,对大疱性皮肤病的治疗,治愈率93%,亦属国内先进水平。1996年,医院迁入新门诊楼后,皮肤科空间进一步扩大,1997年门诊量4万人次,2002年门诊量5万人次,2008年门诊量4万人次。在2008年度门诊诊次前十名的科室中皮肤科名列第7位。

1978年-1992年,皮科病房有8-10张床,分别和外科、神经内科病房在一起,年收治病人150人左右。1993年1月,成立皮肤科病区,床位一度增加至20-22张,年收治病人400人左右。2004年,皮肤科独立病区关闭。

目前,皮肤性病科拥有激光、冷冻、微波、电离子、半导体激光、全仓窄谱UVB紫外光疗仪,拥有Q开关Nd:YAG激光、点阵激光换肤系统、超脉冲CO2激光、以色列飞顿光子工作站等先进美容设备和几十种本院特色传统自制外用药物。可开展真菌镜检和培养、皮肤普通病理和免疫病理、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过敏原(斑贴试验等)、淋球菌镜检和培养、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衣原体、毛囊虫等检查项目和激光光子等皮肤美容治疗项目。对银屑病、白癜风、足癣、灰指甲、痤疮、过敏性皮肤病、性病等疾病的诊治已形成我科特色,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方面也颇具特色。

三、教学科研

1997年,医院成为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以后,皮肤科一直担负着北京大学预防医学系本科生理论课和见习课的教学任务,每年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和部分双语教学。周平、詹敏等分别荣获院优秀教师。

皮肤科的科研也是从无到有。1980年以前,皮肤科发表的科研论文较少,基本没有形成固定、可持续的研究方向。1980年至今,逐步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癜风、真菌病、银屑病、性病和过敏性皮肤病方面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近10年来,承担并完成部级立项课题1项,院级立项课题多项,陆续发表论文260多篇,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周平、屠善庆等,1998年),院级科技进步奖15项,新技术奖多项。

在移交北京市管理之前,皮肤性病科一直是全国铁路系统皮肤性病医疗卫生中心和临床医师培训中心,又是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及上海铁道医学院(现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基地,培养了大量进修医生(约80多人)。

1986年,成立了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分会皮肤性病专业组,我院皮肤科屠善庆任第1-4届组长(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皮肤科主任赵德明、上海铁道医学院甘泉医院皮肤科主任陈德利任副组长),周平任第5届组长。14名成员均由各铁路局的铁路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担任。共召开六次全路皮肤性病学术会议。1986年,在承德市召开第一届学术会议;1989年,在北戴河召开第二届学术会议;1992年,在五台山召开第三届学术会议;1994年,在青岛召开银屑病专题讨论学术会议;1997年,在厦门召开第四届学术会议;2001年,在襄樊召开第五届学术会议。通过上述学术会议,对提高全路皮肤科医师的学术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科室管理

皮肤科历代老主任为了学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1946年,汪振威教授留学德国归来,任第一任皮肤科主任,是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创始人。

屠善庆主任医师是皮肤科第四任主任,为皮肤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的领导下,皮肤科不断发展壮大。他积极引进人才,为学科的发展储备力量,并开展了大量科研工作,发表了不少有质量的论文。

先后有十几位医生和十几位护士在我院皮肤科工作,书写了皮肤科奋斗、发展的历史。

在皮肤科工作过的医生有:汪振威、李凌飚、符志学、邴任之、胡琦、程莹、代立军、屠善庆、秦恩波、岳秀霞、王木兰、陈伟民、沈丹、石慧莉、李丽英、申晓华、李永珊、石海云、王清、杨丽亚、刘蜇慧、王学艳、杨雪飞。

在皮肤科工作过的护士和技师有:杨德辉、周敏贤、金桂英、李昭光、王霞珍、宋效英、李砚侠、石春秀、张立生、张树英、康洁、袁毓箐、张淑兰、张明、刘娟、吴红梅、张燕、毛平、王丽卉、王英、黄伟、丁姗、张欣。

伴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皮肤科也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短短的几年里,学科得到较快发展,我院皮肤科在国内皮肤科界的学术水平越来越高,在国内的影响越来越大。

目前,学科在编人员12人,其中医生9人:周平(主任医师,北京医科大学博士1994)、李东琼(副主任医师,上海铁道医学院学士1987)、董平(副主任医师,上海铁道医学院学士1988,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2003)、李远(副主任医师,南京铁道医学院学士1992)、詹敏(主治医师,华西医科大学6年制、学士1990)、侯娟(中国医科大学学士1995)、王鑫(中国医科大学硕士2008)、刘永鑫(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2009)、赵大愚(圣彼得堡国立医科大学学士2009),护士3人:王小渊、纪京玲、曹雨

学科的所有成绩,都是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皮肤科为有这样的医护人员而自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悠悠70载,“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已深深植根于皮肤科每个角落,“病人至上”已经成为每位医务工作者的一种内在情感和价值需求,成为医院和科室持续创新服务的动力之源和终极目标。皮肤科人以自己博爱的胸怀,使患者面对的是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人文关怀。

在抗洪救灾、抗震救灾、防治非典(石海云张明直接进入SARS病区工作)、抗击禽流感等众多大型突发事件中,皮肤科医务人员总是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医院迅即行动,全科短时间内捐款捐物。同时,科内共产党员积极交纳特殊党费。皮肤科积极支援农村医疗,近3年来每周派出专家到良乡医院出专家门诊。2008年,我国援助非洲国家几内亚医疗队中有皮肤科李远副主任医师。

双色球已经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皮肤科是世纪坛医院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继续为医院的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我们相信世纪坛医院的明天将更加美好,世纪坛医院皮肤科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在征途中,皮科人任重道远而信心百倍。

五、历任科主任名单

1946-1956 汪振威

1956-1975 李凌飚

1975-1984 符志学

1984-1998 屠善庆

1998-至今 周平

六、历任科主任简介

李凌飚

1919年3月20日生,河北省束鹿县人。193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系;1956年,调入北京铁路总医院(当时名称北京铁路局中心医院)皮泌科;1956-1975年,任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1985年,离休。

符志学

1917年3月6日生,辽宁省台安县人。1939年,毕业于长春医科大学;1956年,调入北京铁路总医院;1975-1984年,任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1987年,退休。

屠善庆

1936年2月28日生,浙江省黄岩人。196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1960年,分配到北京铁道医学院皮肤科教研组;1989年,晋升主任医师;1984-1998年,任皮肤科主任。曾担任铁道部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皮肤科分会委员、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分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皮肤病与性病》杂志编委。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被评为铁道部与中央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大学毕业以后,一直从事皮肤性病的医、教、研工作。在中华医学杂志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6篇,出版了《皮肤的保健》、《性传播疾病防治问答》两本书籍及《STD与外阴部肿瘤》幻灯片一套。在科研上,获得部级二等科技进步奖一项,局级或院级科技成果奖七项。

周平

1965年11月15日生,河南省确山县人。1994年,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分配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皮肤科工作;1996年,调入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皮肤性病科;1998年,任皮肤性病科主任,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皮肤性病教研室室主任;2002年,晋升主任医师。

社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分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皮肤科学会青年委员,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国性学会性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性学会性传播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理事兼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铁道学会医学分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2002年,在国内首先发现并报告了一个新疾病:新生儿一过性脓疱性黑变病。以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2篇。参加编写《现代皮肤性病学进展》、《现代皮肤性病学基础》、《现代医学实验方法》、《21世纪医师丛书皮肤性病学分册》等多部专著,《性传播疾病防治问答》副主编。完成部级科研基金一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二项。1999年,被评为院优秀学科带头人;2000年,获院科技大会先进个人。在红斑狼疮动物模型和青蒿琥酯免疫机制方面的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七、皮肤性病科大事记

1958年,北京铁道医学院成立,皮肤科与泌尿科分家成为独立科室,并成立皮肤病学教研组

1985-1995年,每年均获院级先进集体

1986年,皮肤科承办在承德市召开的第一届全路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1989年,皮肤科更名为皮肤性病科

1989年,皮肤科承办在北戴河召开的第二届全路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1990年,获北京市白衣天使杯先进集体

1992年,皮肤科承办在五台山召开的第三届全路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1993年,成立皮肤科病区,床位20-22张

1993年,屠善庆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4年,皮肤性病科被评为医院重点学科

1994年,皮肤科承办在青岛召开的银屑病专题讨论学术会议

1996年,获铁道部先进集体

1997年,皮肤科开始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系理论课和见习课教学任务

1997年,周平被评为我院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997年,“青蒿琥酯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治疗湿疹-皮炎和光过敏性皮肤病临床观察”(主持人周平)获得1997年度北京铁路总医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SLE小鼠主要脏器基因表达研究”(主持人周平)获得1997年度北京铁路总医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皮肤科和脑系科党支部被评为院先进党支部

1997年,皮肤科承办在厦门召开的第四届全路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1998年,“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模型发病机制的探讨”(主持人周平)获得1998年度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年,出版“性传播疾病防治问答”(屠善庆主编、周平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ISBN7-5025-2386-3/R.33

1999年,IVT-酶免疫法对人血清或血浆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体外定性检测(主持人王学艳)获1999年院新技术奖

2000年,获院科技大会先进集体,周平获先进个人

2000年7月,我院正式挂牌成为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以后,皮肤性病学教研室成立,周平任教研室主任

2001年,皮肤科和襄樊铁路医院共同承办在襄樊召开第五届全路皮肤性病学术会议

2003年春天,在抗击非典的战斗中,皮肤科石海云张明直接进入SARS病区工作

2003年,微波、干扰素及中药联合治疗复发性尖锐湿疣疗效观察(主持人石海云)获2003年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4月19日,皮肤科与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合作直播一期科普节目“小脚气大烦恼”,获2004年CCTV优秀节目

2004年,我院与房山区良乡医院成为一对一的对口支援医院,皮肤科每周派专家出门诊1次

2004年,多形红斑角化不良细胞细胞调亡原位标记及Bcl-2,Bax检测(主持人李远)获院级三等奖

2004年,抗真菌药单独及联合应用对曲霉菌的体外药敏实验研究(主持人董平)获院级三等奖

2005年,皮肤科变态反应专业门诊从皮肤科独立成为变态反应科

2006年,皮肤科及外科、中医科口腔科评审通过新增医疗美容项目

2007年,海淀区CDC在我院皮肤性病科设立艾滋病VCT咨询检测门诊,匿名免费咨询检测HIV抗体

2008年,李远参加援非医疗队(几内亚拉贝)

(本页责编:王占荣,MMS)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