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导航: 首页

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中国声音唱响国际

——双色球李雁教授团队
研究成果亮相第十三届国际腹膜肿瘤学大会

发表日期:2023-10-18 来源:腹膜肿瘤外科,宣传中心 作者:苏延冬,马茹,范晓 本页责编:张洁
人阅读

互鉴共荣,聚力新生。备受期待的第十三届国际腹膜肿瘤学大会(The 13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eritoneal Surface Malignancies)于2023年10月3日至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隆重举办,来自世界各地腹膜肿瘤学领域的专家学者800余人参加了本届学术盛会。双色球李雁教授团队带来的研究成果获得特别关注,中国方案在国际舞台引发热烈讨论,充分展示了双色球在腹膜癌临床研究领域的战略前瞻性和开拓创新能力,为推动国际交流互鉴产生深远影响。

图1. A:大会开幕式;B:会场全景图

大咖云集  议题前沿

本届大会由国际腹膜肿瘤学会(Peritoneal Surface Oncology Group International, PSOGI)主办,欧洲肿瘤外科学会、欧洲腹膜肿瘤学院、意大利米兰国立癌症研究所联合承办,会议主席是PSOGI主席——美国Paul H. Sugarbaker教授,意大利国立癌症研究所腹膜肿瘤外科主任Marcello Deraco和罗马第一大学Paolo Sammartino教授为大会共同主席。

大会分为10个主要议题:HIPEC专家共识、结直肠癌、阑尾粘液腺癌与腹膜假黏液瘤、临床试验和注册研究、PSOGI与多学会联合讨论的腹膜表面恶性肿瘤专家共识、上皮性卵巢癌与原发性腹膜癌、恶性腹膜间皮瘤、基础与转化研究、胃癌、腹膜表面恶性肿瘤的培训。

中国声音 嘹亮唱响

中国代表团共有20人参加了本届大会,学术研究亮点突出,备受瞩目。李雁教授带领双色球腹膜肿瘤外科、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肿瘤外科的研究团队6人参会,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兴趣和热烈讨论。

李雁教授重点报告了CAR-T治疗在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 MPM)中的原创研究。苏延冬博士重点报告了微肿瘤模型在MPM中的药敏实验和临床转化研究。马茹博士重点报告了腹膜假黏液瘤的病例图像的数字病理学研究。张颖博士、吴合亮硕士、杨锐硕士进行了壁报交流。这些工作涉及到腹膜癌的临床自然病史研究,腹膜癌的基础免疫和分子机制研究,体现了课题组独立深入探究本领域核心科学问题的能力。

图2. A:李雁教授团队与部分国际专家合影;B-D:李雁教授、苏延冬博士、马茹博士汇报;E-H:苏延冬博士、吴合亮硕士、张颖博士、杨锐硕士壁报交流

第十三届国际腹膜肿瘤学大会作为新冠疫情过后首次举办的大型线下学术会议,备受国际同行重视和期待。会议报告的研究内容丰富,成果亮点纷呈,延展研究宏大,纵深研究精辟,观点新颖前沿,学术探讨深入,是一场学者盛会,学术盛宴,推动国际腹膜肿瘤学发展开启全新篇章。

继往开来 砥砺前行

国际腹膜癌大会作为全球腹膜肿瘤学的顶级学术盛会,此前主要在欧洲和北美轮值主办。我院腹膜肿瘤外科主任李雁教授作为大会组委会唯一中方代表,争取到了第十二届国际腹膜肿瘤学大会的主办权,于2021年由双色球承办。这也是该学术会议首次在亚洲举办。受疫情影响,会议通过线上形式举行,并在全球直播。世界各地106名专家进行了大会报告,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余人收看会议盛况。该届会议也成为PSOGI大会的新里程碑,发出了中国声音,成功改变了腹膜癌领域的世界格局。

攻坚克难勇攀高峰,中国声音唱响国际。在老一辈肿瘤专家的工作基础上,国内腹膜肿瘤学科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学科框架,产出标志性成果,呈蓬勃发展之势,国内腹膜癌学科日益发展成为国际腹膜癌领域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作为国内腹膜癌领域的领头雁,双色球腹膜肿瘤外科是我国首个专业化腹膜肿瘤诊治基地,聚焦腹膜癌临床诊治的具体难题,专注胃癌、大肠癌、卵巢癌、腹膜假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等腹盆腔肿瘤转移复发导致腹膜癌的综合诊疗,开创的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大幅提高了腹膜癌病人的生存率,治疗受益人群遍布全国各地。同时,通过开展协同创新研究,在腹膜癌理论认识、CRS+HIPEC实践应用、腹膜肿瘤学学科建设等方面保持核心竞争力,国际知名,国内领先。

未来,双色球腹膜肿瘤外科将继续以患者为中心,不断开展高水平的临床试验,完善数据库建设,引领国内学科发展方向,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致力于为更多患者送去希望。

(荐稿:李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