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导航: 首页

B族链球菌的母婴传播及感染

来源:病理科 作者:崔力方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人阅读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学名无乳链球菌,革兰氏阳性菌,正常寄居于人阴道和直肠,属于条件致病菌;带菌方式有一过性、间歇性、慢性带菌三种;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水平传播。

母婴传播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途径。GBS的母婴传播发生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暴露于GBS感染的产道,可能吞进和吸入细菌,导致新生儿感染及孕妇感染。

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年龄的妊娠晚期妇女B族链球菌带菌率为6.5%~36.0%,如果孕妇带菌易引起较严重的母儿合并症。

一、GBS感染对孕妇的影响

1 胎膜早破  GBS对绒毛膜有较强吸附能力和穿透能力,接种2小时内即可吸附于母体组织,继而侵入绒毛膜,通过炎症细胞的吞噬作用及细菌产生的蛋白水解酶的直接侵袭,使胎膜局部张力减低,从而导致胎膜早破。另外,胎膜早破又会诱发和加重感染。

2 早产  GBS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时,会引起磷脂酶A2和前列腺素及细胞因子的释放,刺激子宫收缩导致早产。

3 产褥感染  分娩时及产褥期生殖道受GBS病原体感染,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感染,严重时可导致产妇死亡。

二、GBS对新生儿的影响

依据发生时间不同,分为早发型感染和晚发型感染。

早发型感染:出生开始至产后6天,多发生于产后24h内;主要是垂直传播,约占新生儿感染的80%;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肺炎,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远期后遗症,如智力发育迟缓、视觉听觉丧失等。

晚发型感染:产后7天至89天内发生,主要是水平传播;常呈隐匿性发病,其特征表现为脑膜炎,菌血症和局部感染,脑膜炎幸存者易患神经系统后遗症。

不管是早发型感染还是晚发型感染,均有不同比例的感染死亡率。

上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医学界陆续在死胎或败血症新生儿中发现GBS细菌。GBS在围产医学界越来越受重视。1990年,美国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为1.8‰。1996年,美国疾控中心(CDC)制定了《围产期GBS预防指南》并先后在 2002年和2010年,联合美国妇产科学会、美国儿科学会等机构,重新修订了该指南。该指南在指导临床工作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003-2005年的新生儿早发型B族链球菌感染发生率下降到0.3‰,目前,加拿大、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已开展GBS筛查工作。


美国新生儿早发型GBS感染率90年代初约为1.5‰~2‰,2008年其发生率下降至0.34‰-- 0.37‰。

我国围产学界以前一直对B 族链球菌感染对新生儿危害的认识相对不足,近几年来,陆续有关于GBS导致严重母婴感染的病例报道,提示GBS导致的严重危害不容忽视,在中华医学会起草的2012版《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中,GBS正式被收纳为备查项目。

目前,我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GB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GBS的特定核酸序列进行检测。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准确、便捷、快速和专业等优点,避免原有检测方法耗时长,敏感度低等问题,能够及时准确指导临床干预。此项检测适用于所有35周-分娩前的孕妇及早产孕妇、分娩前对GBS感染情况不明的孕妇。该项检测对保护孕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