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导航: 首页

绵绵用力 久久为功 腹膜癌研究再创佳绩

——腹膜肿瘤外科研究生林育林荣获中华肿瘤杂志优秀论文奖

来源:腹膜肿瘤外科 作者:于洋,林育林 本页责编:左彦
人阅读

1.jpg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获得决定性胜利之际,我院腹膜肿瘤外科又传来好消息:研究生林育林等撰写的论文《腹膜高级别黏液癌伴印戒细胞裸小鼠模型的建立及生物学功能鉴定》,被《中华肿瘤杂志》评为2019年度优秀论文,这是我院研究生首次在国内肿瘤类最权威期刊上获此殊荣。

林育林同学的研究方向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腹膜癌:腹膜假黏液瘤,简称PMP。腹膜假黏液瘤,顾名思义,是以黏液分泌为主要特点的恶性肿瘤。腹部大量黏液堆积容易压迫肠道和其他内脏器官,引起腹胀、肠梗阻等症状,严重阻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降低生活质量。作为一种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黏液过度分泌一直是腹膜假黏液瘤治疗中的最大难题。腹膜假黏液瘤动物模型,是指把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新鲜肿瘤标本接种到实验动物(如:裸小鼠)腹腔内,从而达到模拟患者临床、组织病理甚至分子特征的目的。按照严格标准流程建立的动物模型是探索溶解药物疗效的理想化实验平台。

2.jpg

图 模型的建立及鉴定论文中配以大量高清的实验记录图片(摘自中华肿瘤杂志)

然而,由于腹膜假黏液瘤特殊的生物行为表现,即术中切除标本肿瘤细胞含量极少、肿瘤细胞生长缓慢等,为建立高质量的腹膜假黏液瘤动物模型带来极大挑战性。此外,由于为罕见病,国内致力于腹膜假黏液瘤的专业团队极少,研究资源极其匮乏。双色球腹膜肿瘤外科李雁教授团队正是为数不多的、长期耕耘于腹膜假黏液瘤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一支队伍。正是由于这些特点,国际上已建立的腹膜假黏液瘤动物模型屈指可数,国内更是完全空白。

3.jpg

李雁教授演示建立模型的标准步骤,并亲自带领学生建立模型

近十年来,由于不懈坚持于腹膜假黏液瘤临床诊疗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动物模型建立经验,李雁教授团队对于该疾病临床、病理生理机制有着较深刻的理解。针对肿瘤细胞含量极少的特点,本团队采用剔除多余黏液、先种植于动物皮下后种植于腹腔,从而达到富集肿瘤细胞的目的。针对肿瘤细胞生长缓慢的特点,通过长时间、多份标本反复筛选,将增生活跃的肿瘤加以细胞培养基进行种植,从而提高种植肿瘤的存活率和生长速度。最终,经过反复实践,本团队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腹膜假黏液瘤动物模型,肿瘤生长速度较快,接种腹腔2周时即有大量肿瘤生长。经过鉴定,该模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甚至基因突变特征与患者全方位高度相似,在该模型中进行溶解药物疗效研究,获得结果更加可信,有助于向临床推广,造福广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

4.jpg

图 林育林同学与导师李雁教授合影

黏液过度分泌并持续硬化是引起临床症状并限制手术和化疗疗效的主要因素,因此黏液溶解是腹膜假黏液瘤最有希望的治疗突破点。腹膜假黏液瘤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为黏液溶解相关的药物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平台,是腹膜假黏液瘤治疗探索中的一大利器。“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罕见病的科学探索注定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更多新型“利器”的研发,则有赖于夜以继日、孜孜不倦的实践与总结。该奖项是对李雁教授团队腹膜假黏液瘤动物模型科学建立方法的认可,更是对该研究填补国内腹膜假黏液瘤动物模型领域空白的褒奖。

阅读全文